作為醫生,都不希望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意外。但是,意外有時很難被防止,所以,掌握一些急救知識及急救技巧就顯得尤為重要。茄子口腔結合口腔科的實際,為大家準備了一些急救方面常見方法,希望可以幫助各位口腔醫生。
文章目錄:
1、拔牙后創口出血不止急救方法;2、血壓突然升高急救方法;3、過敏性休克急救方法;4、下牙槽神經組阻滯麻醉引起的損傷急救方法;5、心肌梗塞急救方法
正常情況下,拔牙15分鐘左右創口內形成血凝塊,即不再出血。如在術后30分鐘去除敷料,創口仍有明顯的出血傾向時稱為原發性出血;術后48小時以上創口感染、血凝塊分解后發生的出血稱為繼發性出血。
原因:
(1)急性炎症期拔牙;
(2)牙齦及骨膜撕裂未行縫合或縫合不當;
(3)牙槽窩內殘留炎性肉芽組織;
(4)牙槽內小血管破裂;
(5)手術創傷大,牙槽骨折裂未行複位;
(6)創口護理不當,如術后反覆漱口、吐唾、吮吸、近過熱過硬的食物、劇烈活動等;
(7)局麻藥中腎上腺素含量過高或術中用腎上腺棉球壓迫止血,引起的血管擴張;
(8)全身因素所引起的出血如高血壓、血液疾病(血紅蛋白及紅細胞、白細胞、血小板均減少,出血時間及血塊收縮時間也延長等)、肝臟疾病等。
臨床表現:
患者情緒緊張、焦慮、恐慌、面色蒼白,嚴重的可有血壓降低,甚至虛脫。局部檢查,可見血凝塊高出創緣表面之上,在血凝塊下有血液不斷滲出。
預防:
(1) 術前詢問病史並做必要檢查及準備。
(2)術中應減少損傷。
(3)術后應妥善處理好拔牙創口。
(4)拔牙后,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止血藥物。
出血處理方法:
(1)注意患者的全身狀況,詢問出血情況,估計出血量。應注意脈搏與血壓的變化。
(2)安慰患者消除其恐懼心理
(3)去除血凝塊,仔細查明出血原因和部位
(4)針對不同的出血情況採取相應的止血措施:
-
a.輕微出血,可填塞碘仿海綿后壓迫止血;
-
b.牙槽窩內的出血,在局麻下切除刮除不良的血凝塊或者殘留的炎性肉芽組織及骨碎片,用碘仿紗條填塞止血;
-
c.牙齦及粘骨膜撕裂后的出血,應予以縫合止血。
注意事項:
(1)不論何種因素引起的出血,經上述方法處理后,宜觀察患者半小時。待其完全不出血後方能離去。
(2)對疑有全身出血性疾病、嚴重的難以查明原因而又反覆出血的患者,在局部處理同時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,給予止血藥物和抗生素預防感染。必要時應及時撥打120送往醫院住院治療或轉科處理。
血壓為重要的生命體征,在拔牙及手術過程中,應隨時監測血壓變化,維持血壓平衡。正常情況下,收縮壓<18.6kPa(140mmHg),舒張壓<12.0kPa(90mmHg)。
當收縮壓≥18.6kPa(140mmHg)或舒張壓≥12.0kPa(90mmHg)稱為高血壓。高血壓主要見於高血壓病(原發性高血壓),亦可繼發於其他疾病(如腎臟疾病、甲狀腺功能亢進、顱內壓增高等),稱繼發性高血壓。
原因:
精神心理因素:如恐懼、緊張、憂慮等。
不良刺激:如疼痛、器械響聲、出血等。
其他:如伴有其他全身性疾病(急性心肌梗死、顱內壓增高、體弱疲勞者等)。
臨床表現:
癥狀:不典型,可有頭痛、胸悶、煩躁不安,部分患者出現視力模糊、眼底出血、鼻出血等癥狀。
體征:血壓短期顯著增高,收縮壓≥200 mmHg,嚴重時舒張壓≥120 mmHg。心率≥100次/分,呼吸急促。
心衰的患者可出現肺濕啰音,神經系統損害的患者可有腦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陽性。
預防:
術前應仔細詢問病史並監測患者血壓,是否在正常值範圍內, 如血壓高於18.6/12.0kPa(140/90mmHg)時,應先行內科治療待血壓接近正常或穩定后再拔牙或手術。若血壓正常可以手術:
-
術前應消除患者的恐懼和緊張情緒,在術前1小時可給予適量的鎮靜劑(如口服安定藥片一次2.5--5mg,一天3次)。
-
術中保證無痛,局麻藥選用利多卡因為宜,盡量減少手術創傷及局部止血。
-
術后繼續服用降壓藥物。有明顯癥狀或合併心、腦、腎等損害的高血壓患者,應禁忌拔牙。
處理:
1.一旦出現高血壓癥狀,應立即停止麻醉注射或手術。
2.迅速放平椅位,讓患者平卧休息。
3.給患者以安慰,消除顧慮,往往能迅速好轉。
4.根據病情給患者服用適量的降壓葯:立刻可用卡托普利12.5-25毫克舌下含服,一般10-30分鐘可見血壓下降,作用維持4-6小時。。
5.給葯5分鐘后監測血壓到正常範圍,若經安靜環境休息15分鐘血壓仍在140/90mmHg以上者,經治醫生應及時撥打120轉院進一步處理。
高血壓常用急救藥物及使用方法
(下滑觀看完整內容)
休克是人體對有效循環血量銳減的反應,是全身微循環障礙,組織和器官氧合血液灌流不足,進而引起代謝障礙,細胞結構和功能損害等系列全身反應的病理綜合症。
休克按病因分為低血容量性、心源性、感染性、過敏性休克等,而口腔診療中最常見的併發症是過敏性休克。
原因:
臨床表現:
胸悶、全身或手發麻、發癢、皮疹、寒顫;甚至突然出現驚厥、昏迷、呼吸心跳驟停等嚴重反應
預防:
(1)詳細詢問患者有無過敏史
(2)對普魯卡因過敏者,可改用利多卡因,使用前也應做過敏試驗。由於同類藥物中交叉現象,普魯卡因過敏者,也不能使用丁卡因。
(3)麻醉前先用抗組胺葯(如鹽酸苯海拉明口服一次25--50mg,一天2--3次;或者鹽酸異丙嗪口服一次12.5--25mg,一天2-3次)或鎮靜葯(如安定口服一次2.5-5mg),一天2-3次)對防止或者減輕過敏反應有一定效果。
(4)對過敏試驗陰性者,也要提高警惕,在注射時仍然不可麻痹大意。
(5)隨時做好抗過敏性休克搶救準備
處理:
(1)立即去除病因:停止進入並移除可疑的過敏原或致病藥物。如應立即停止注射麻藥
(2)保持呼吸道通暢、給氧:有嚴重的氣道痙攣,用沙丁胺醇或吸入腎上腺素擴張支氣管;如果出現威脅生命的氣道阻塞,立即球囊面罩加壓供氧;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。
(3)立即給腎上腺素:小兒 0.01 mg/kg(1:1000 腎上腺素),最大劑量 0.5 mg/次,皮下或肌肉注射;必要時可重複給葯;如果低血壓持續存在,予腎上腺素或多巴胺靜脈滴注,腎上腺素是救治過敏性休克的首選藥物。
(4)迅速建立靜脈通路:在給予腎上腺素的基礎上要充分擴容,若開放外周或中央靜脈有困難,可以開放骨內通路,骨穿技術並不新奇,在急救醫學中用於輸液;在兒童當中,選擇頸前1-2橫指寬的平坦部位穿刺。
(5)快速補充血容量:生理鹽水擴容 20 ml/kg 。
(6)抗過敏:抗組胺藥物,異丙嗪(0.25 - 0.5 mg/kg)。
(7)糖皮質激素應用:減少免疫反應活性介質釋放、抗支氣管痙攣,可用地塞米松(0.2 - 0.5 mg/kg)、甲強龍(1 - 2 mg/kg)、氫考(5 - 10 mg/kg)。
(8)對症處理、防治併發症:維持電解質與酸鹼平衡,在危重病醫學中,對於糾正酸中毒有嚴格要求,治療肺水腫、腦水腫等。
(9)密切監測生命體征:呼吸、心律、脈搏、血壓、出入量。在兒童當中,血壓並不是一個重要的判斷標準,重要的是外周血管情況。
(10)心跳呼吸停止:心肺復蘇。
注:以上圖片均出自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重症醫學科李璧如老師課件。
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劑,注射於翼下頜間隙內下頜肢內側的下牙槽神經溝周圍,麻醉劑順溝流入下頜孔而麻醉下牙槽神經,使該神經分佈的區域產生麻醉效果。
原因:
臨床表現:
下唇長期麻木或感覺異常。
預防:
(1)阻生牙拔除前應射X線片了解牙根於下頜管的關係,避免術中損傷。
(2)如斷根已經如下頜管,應擴大牙槽窩后取出,不可盲目用器械強取。
處理:
(1)如神經已受損傷,術后應給予預防水腫及減壓藥物;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:靜脈注射每次2--20mg;靜脈注射時,應以5%葡萄糖注射液稀釋。地巴唑片:口服一次5--10mg,每次3次。
(2)給予促進神經恢復的藥物,如維生素B1(口服一次5--10mg,一日3次)B6(口服一次10--20mg,一日3次)、B12(一般每片25mg--100mg分3次口服)片等。
(3)如下牙槽神經血管束損傷拔牙創出血,還應以明膠海綿、碘仿紗條等填塞壓迫止血。
(1)安靜:
發病4小時內,發生心室顫動和猝死的危險性最大。應就地平卧,任何搬動都會增加心臟負擔,危及生命。
(2)鎮痛:
舌下含砂酸甘油片,或將亞硝酸異戊酯1支,用手巾擠研討會捂鼻吸入。有條件時,可用硫酸嗎啡2~5mg緩緩靜脈注射,每隔15分鐘重複1次 。